为了解退役军人服务发展成就与工作现状,6月22日-6月25日,安庆师范大学红色文化研习社“退伍不褪色,永远跟党走”暑期实践团在安庆市开展退伍军人走访调研活动。
访烈士陵园,悟革命文化
实践团首先来到安庆市烈士陵园开展瞻仰活动。其中,五星纪念塔高42.3米,红色代表着革命先辈们的鲜血,42.3米代表着安庆城解放的时间为1949年4月23日。实践团来到无名烈士墓、有名烈士纪念墓,这里记载着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民族解放战争的部分烈士及新时代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通过团队指导教师方瑞的讲解,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历史,对恢弘的大别山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据悉,近年来,安庆市烈士陵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开始与街道、社区合作,宣讲红色历史,贯彻落实红色革命历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指导教师为团队成员讲解安庆革命历史
团队成员向无名烈士鞠躬
访基层部门,悟发展现状
为了解退伍军人方面的工作事务,感知退伍军人服务发展情况,实践团走访了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办事处、大观区菱湖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等相关部门,了解退役军人就业安置、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军人退役后,政府根据其个人意愿、要求进行扶持就业。自从2019年退伍军人服务部门成立后,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扶持专项岗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部分退役军人的就业难题。政府在退伍军人生活上的优抚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制度框架内,创新政策的实施,依法合理解决了广大退役军人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内设综合协调事务部和保障服务部,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要尊重英雄,关爱功臣,坚决落实“四遵从、五关爱、六必访”的重要方针。新兵入伍举办欢送仪式、举行座谈、挂光荣牌、拍集体照;军人退役返乡举行迎接仪式、开展谈心、宣讲政策、推介岗位、高效办事。军人退役返乡必访、立功受奖必访、英模典型必访、重要节日必访、遇到困难必访、重大变故必访……这些工作让新兵、退伍军人收获了满满的仪式感和幸福感。
通过走访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办事处和大观区菱湖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国家在退伍军人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了基层政府在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对于解决退伍军人就业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流程解决的,国家过去和现在对于军人的照拂有没有明显的改变呢?”工作人员回答道:“首先,退伍军人就业大体有两种:一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二是进入企业工作,具体的就业去向由他们个人意愿决定。其次,国家对于退伍军人的关照逐年增加,例如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医疗等方面对退伍军人进行定期帮扶、为退役军人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这些都是明显的改变。”
团队成员采访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访退役军人,悟革命精神
在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的联系和帮助下,实践团有幸拜访了学校退休教师、抗美援朝老战士张雨恩,他15岁参军,如今已有90岁高龄。他向同学们详细生动地讲述着在战场上的点点滴滴——详细到每位炮手的职责,每种枪支弹药的有效范围。队员们随着张雨恩老先生的讲述走进了那段烽火岁月和建设时期,领悟到了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伟大奉献精神,深刻体会了如今和平与强盛的来之不易,增进了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
团队成员聆听张雨恩老人的讲述
戴为庚老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戴老向团队成员讲述战争中的故事,深切地体会到军人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戴老战士的描述,了解到国家政府对退伍老战士的关怀与照顾。
团队成员采访戴为庚老人
通过对退伍老兵陶世德先生的走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陶老先生在1985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带领全班身先士卒,英勇战斗,所在班级荣立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在战斗中左眼负伤被摘除,左腿截肢,气食管断裂。在陶世德老先生家中,实践团了解到,目前国家在对退伍老兵安置方面逐年完善。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履行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权益维护、军休服务管理、双拥工作和优抚褒扬等职责,指导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定期发放补助金,为退伍军人再就业提供帮助,为军人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团队成员与陶世德老人合影
实践团联系安庆市退伍军人干休所,对柴瑞轩老先生进行走访。柴老先生现已九十多岁,他16岁参军入伍,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仓靖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等大小解放战争,柴老先生表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据了解,国家对于退役军人的补助力度相当充足。柴老的家庭也多次被评为“省市美好家庭”,军人的精神在柴老的子女身上有了新的传承。多年来,柴老也坚持到中小学、社区宣讲革命故事和战斗经历,将红色种子播种在更多人心里。
团队成员向柴老提问
团队成员与柴老以及邓老的合影
团队成员经过细致的前期准备,通过调研更深入了解国家有关退伍军人的政策,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性,更好地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同学们纷纷表示,将通过学习红色精神,培养良好的精神素养,从革命精神汲取前行力量。(撰文:杨思琪、李悦、王嘉蔚、曹颖、李小慧、王雨慈 摄影:陈鑫 审核:方瑞 王波)